文/那夏
我和先生在一起马上要进入第六个年头了。
后知后觉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刚订好了飞清迈的往返机票。在付款结束后,我才记起来回家的第二天就是我们的周年纪念日。
先生一眼就看穿了我:“根本就是巧合吧,你才没有特地赶回来过纪念日的想法呢。”
我立刻堆起笑脸:“你真是冰雪聪明,在下失敬,失敬。”
仪式感挺好,但我们好像真的已经度过了过分强调仪式感的阶段。我不会再因为情人节忘记预约餐厅而生他的气,顶多只能佯装生气三分钟,便爽快地决定下楼随便找家菜馆解决。
不过在吃饱喝足后,手牵着手回家的路上,他一定会绕去水果店买一盒我爱吃的草莓,回家洗好放在我面前。
恋爱结婚来到第六年,家庭成员从只有对方到增加了两只猫,变成一家四口整整齐齐,我们爱得似乎更像彼此的朋友了。
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较和争吵,因为我实在是个对朋友生不起气的人;也不再要求对方时时刻刻陪伴自己,因为我压根儿不会期望朋友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已然接受变平淡是合理的,懂得关怀是相互的,不再要求对方把自己当成全世界。
除了我,我反而更希望先生能拥有绝对属于自己的时间,享受自己的志趣。
可我没有认为我们丧失了亲密。
亲密是什么?
我认真地和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亲密”的定义已经更新过了。
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毫无节制地提出要求、释放情绪,而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没有负担地坦白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感受。这其中当然包括快乐,也可以有恐惧、疑惑,甚至是不确定。
爱人不需要是强大的,但爱人一定是能够倾听对方全部声音的。
我和先生至今保留着睡前分享一天见闻的习惯,也不一定天天都有大事、正经事,甚至有的时候他给我看的只是白天收藏的搞笑视频,而我还不一定会笑。
先生对此从不气馁,因为对他来说,“分享”这件事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收获“共鸣”,就好像朋友之间也并非事事无分歧一样。
我们认可彼此的差异,所以才从来没有因为这份差异感到失望。
不过作为一个审慎的人,虽然我对彼此的关系感觉满意,但偶尔还是会很认真地拉出一些旁人可能避讳的问题进行沟通。
比如,如果哪一天我们不爱对方了怎么办?
这真不是一种矫情,毕竟我们都还没见过传说中的“七年之痒”,仔细想想的话,内心还是有些小忐忑的。
为此先生思考了很久:“如果真有那一天的话,我希望我们能坦白地告诉对方。当然,在那之前希望双方都能尝试着努力。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更希望能继续在一起。”
真是非常朴素,非常理科生的想法。
我郑重地说了声“好”。
但其实,我有我们还会爱很久的预感。
更新时间: 2020-09-11 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