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大力
1
上上周跟喜欢的男孩子喝酒,我点的第一杯叫五月夜玫瑰,听着很复古。
喝着喝着我就问,你讲下你前女友嘛,我想听。
他说没啥好讲的。
你讲下嘛,她是个什么样的女生?
他又皱眉头又笑:“讲什么呀,就普通女生啊。”
这个闷头闷脑的答案让我觉得无聊,我是真好奇,那种不带嫉妒的好奇,讲一讲怎么了嘛。
让我觉得滑稽的是,我随即又想起来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长篇大论地向密友描述喜欢的人。
那一天旅途的返程飞机延误了四个小时,我坐在不能起飞的飞机上,时间全用来聊情情爱爱,跟密友讲我为什么喜欢一个人,那些理由都贼小说,贼深沉(我感觉我从年轻时候起就是写书的料了),比如我形容一个男生说他一面很粗线条一面又心思细腻得可爱,骨子里是那种悄悄写日记文笔特别不行但写得很认真的小男孩。
这种描述现在听来我自己都感慨的,因为我现在已经不会这么细致地去喜欢一个人了,我不会拿着爱意滤镜去找一个人身上“独特”的地方。
我可能也会在别人问起某个ex的时候说“就是个普通人啊”。
我不会再因为喜欢,觉得谁足够特别到不可替代了。
2
人在不怎么懂事的时候,可容易觉得自己爱上的人独一无二,你跟他相处觉得他人生里每一个细节都闪闪发光,他逗你笑的方式,他爱看的电影,他常穿的衣服……很久以前我喜欢上一个身材很好的男孩,长腿,183,穿牛仔套装贼酷,走在人群里我遇到穿牛仔套装的,都会失神一小会儿,顿顿地想,没有他好看。
那个时候我才不会想“好看的可多了去了”。
那是一种把人群里的普通一份视作珍宝的喜欢。我现在是没有了。
我后来遇到的男孩子,清一色好看又学历高,条件一个个出众得不可思议,但我一直知道,其实就算你按江直树的标准去找,江直树也多了去了,好看又学历高的男孩多了去了,真没什么。
是眼界变宽了,也不只是,是我没那么浪漫了,浪漫到极致才会觉得一个人独一无二,这是像电影般的爱情,他什么设定都可以是男主角,都可以得到良好打光下的镜头特写,都拥有定制的台词,我就是观众,迷着这部电影,把男主角说过的话记在我的摘抄本上,放在我的书桌上,从不挪动。
为什么年纪小的时候感情更深刻,就是这种“对方可是独一无二”的错觉吧,长大了你只会觉得,“大家都差不多”。
3
我觉得长大可能就是一个觉得“大家都差不多”的过程。
这听上去很无趣,更无趣的是,这是真的。大家就是“差不多”啊。
你觉得跟这个人在一起无比开心或无比难受,跟下一个人在一起不会更开心或不会更难受,但你真的跟下一个人在一起了,你发现都差不多。如果说两个人的相处是有答案的,那么每段关系其实都不能给你答案。我们总是错误地高估自己的独特性,尤其是在感情里。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对,但恋爱里,所有的体验都大差不差,我很沮丧地发现,感情里没有谁真的是无可替代的。
所以重要的不仅仅是对方而已,重要的是你们俩之间,能不能产生很好的合力。你不再觉得恋爱是一定要跟那个人,那个你心心念念的人在一起,你开始发现恋爱里最重要的,是你们俩是不是足够聪明,可以妥协、可以平和相处,可以在房、车、职业规划、想买的限量包、想挤进去的圈子的空余,补充一点开心进去。
你发现重要的是你们俩之间的相处的质量和水平,而不是那个人本身,有没有“独一无二”。
是这样的,18岁的时候喜欢的男孩子带我去衡山路,我们一路都觉得很贵,后来也不知道逛了什么就回了学校,那时候开心。但我不允许我自己在23岁还过这种生活。我在顶层酒吧跟男孩子喝酒的时候,心里想,重要的是我现在坐的这个地方寸土寸金,身边的人们一看就有钱且悠闲,我在中间并不怯场。
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需要的生活,然后有个合宜的人填充进去。
不再是凭借一份其实毫无理由的喜欢就想要跟一个飘摇的人去创造生活。
这就是我最大的改变吧。(完)
——————
出自微信公众号:陈大力(ID:chendali1995)。
更新时间: 2019-09-16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