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紫
很多人一辈子都过得小心翼翼,不敢涉险。读小学的时候,每次数学老师提问,我心里明明有了答案,却很少主动举手,总是等到心里确认答案完全正确,没有纰漏,才有勇气举手回答。
老师跟我妈说:“你女儿做事太谨慎了,只要她举手,要么答案一定对,要么语不惊人死不休。”
其实,我很羡慕那些只要灵光闪现便立即举手抢答问题的同学。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便回答错了,也没什么难为情的,回到座位上赶忙重新计算,另想对策。来得及就再举手回答一次,赢得起,输得起,屡败屡战。
可我做不到这样,我总是耻于答错后的尴尬,会瞬间脸红,所以我不允许自己有一点儿差错。
后来我才发现,大家都忙于计算和思考,没有人会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回答问题的同学身上。对与错本身并无大碍,大家只是在期待一个正确答案,至于这个答案是谁给出的,其实无所谓。
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因而紧张、小心,可事实上,别人很少花时间去关注你、质疑你、嘲笑你。
从小到大,长辈为了保护我们,教育我们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动。后来我们懂得了“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成长的路上愈发小心翼翼。所以,越长大,胆子越小,牵绊越多,在意的东西越多,害怕的也就越多。
小时候,我因拔电视插头被电了一下,一直心有余悸。后来好一阵子见到电源都躲得远远的,更别说碰了。直到现在,手机充完电,我要把插座的电源按钮关掉才敢去拔插头。家里的电器坏了,我妈去修,我在一旁紧张得像一只刺猬,说什么也不让她碰。
无论是个人经验,还是道听途说,我们慢慢地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危险,于是处处小心,绕开它们,防患于未然。
长辈还告诉你,不要跟抽烟、打架、不爱学习的孩子一起玩耍,会被带坏的。后来,我们遇到一些行为夸张的人都习惯性远离,生怕影响到自己。
对人对事随时保持理性,评估风险等级,甚至还把它运用到感情上。怕没有结果,便不去开始一段感情;怕不能长久,就不敢深陷其中;怕被拒绝,索性装傻不开口;怕告白失败连朋友都做不成,宁愿假装只是朋友。
为了躲避未知的荆棘和苦难,我们像鸵鸟一样逃避。
想得总比做得多,还没开始行动,就先把自己难倒了。幻想出一个苦难的国度,把自己置身其中,再想象出无数洪水猛兽,越想越难,越难越怕,然后给自己一个放弃的理由,自以为很理智、很明智,实际上不过是自欺欺人。
给别人讲道理时总是口若悬河、头头是道,自己却在无数个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明天的事谁也预料不到结果,自己却未卜先知似的往糟糕的一面想,既不甘心,又缺乏勇气。
有一个姑娘说:“我不甘心毕业后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家乡的小城市,可是我又没勇气出去闯荡。我怕孤单,怕碰壁,怕年纪大了不好找男朋友,怕父母的反对和担心,怕出去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我只回复她一句:“你这种状态过一阵子就好了,慢慢地就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觉得还不错,但是再过一阵子你还会出现这种状态,尤其是当你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
这是无解的,很多人就是这样,在没勇气和不甘心之间挣扎、痛苦,一辈子也未能改变这种状态。
我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私信:“阿紫,你说怎样才能少走一些弯路?”“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呢?”“怎样才能迅速看清一个人呢?”“能不能让自己变得通透一点儿不受伤害呢?”“二十几岁的年纪应该做点儿什么?怎样才能少犯些愚蠢的错误?”
这些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都想从我这里寻得一条捷径,急于摆脱现状,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总想着怎么去提高效率,于是在书店翻阅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人生必读书目,以及《做到这十点,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功者每天会自问八个问题》这类文章。而我的书架上,至今还摆着高中时买的崭新的《卡耐基演讲与口才》。
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成本,以达到最佳效果,成为一个聪明人。可是何为聪明人?周末的早晨,起床洗了个澡,然后出去健身,出了一身汗;健完身,累得像狗一样,回来却跟朋友出去大吃了一顿。上午刚洗完的车,中午就来了一阵暴雨。刚给小狗洗完澡,带它出去遛了一圈,它高兴得满地打滚,弄了一身泥。
其实,生活就是一次又一次推倒、重组的过程,所以怎么过才更充实、更健康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总共不过三万多天,却有很多人因为懦弱、胆小而不去开始,拒绝努力去改变,一味地绷着、忍着,白白浪费了大好光阴。
我最近在重温电视剧《寻秦记》,琴清明知道因为时空不同,项少龙终有一天会回到现代,但还是选择跟他在一起。不管这场缘分能持续多久,不管他走了以后自己会多么难过,至少此时此刻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开心的。结局反而是项少龙为了琴清留在了那个时代。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谁又可以预知未来呢?与其把时间用在犹犹豫豫上,不如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哪怕只有短短数月,也是真实的幸福,你只需去珍惜、去感恩。所以,千万别因为害怕受伤害、害怕结局不完美,而放弃有可能出现在你身上的美好。你要知道,浪漫本就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并不是理性可以主导的。
更新时间: 2020-11-17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