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海贤
1999年初,马云在自己湖畔花园的新家,召集了十八个小伙伴,一起开动员会,筹建阿里巴巴。
演讲的最后,在照例该说“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的时候,马云却对创业伙伴说:“启动资金必须是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
梦想还是要有的,但在创业初,马云不仅设想过“万一实现了呢”,还设想过“万一实现不了呢”。
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叫刘立早的大学生,引起了讨论和关注。他是浙江大学化工系的高才生,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硕博连读。然而在清华一个学期后,他毅然决定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几个月后,他成为了清华建筑系的本科生。
在央视的访谈节目中,除了讲述如何发现自己对建筑的兴趣,他还解释了为什么选择重新参加高考。他说:“我已经有了浙大的本科文凭,如果考不上,我可以去找工作。而且,就算考不上清华建筑系,还有其他学校的建筑系可以读。”原来,刘立早也设想过“梦想万一实现不了呢”。
现在,我们都在强调积极乐观,仿佛我们的成功和快乐都仰仗于此。乐观当然有很多好处,乐观思维能让人开拓进取,看到更多可能性,也愿意冒更大风险,做更多尝试。而悲观思维是一种防御型思维,它总是聚焦于可能的问题,提前做出各种预判。一般来说,乐观的人更快乐,而悲观的人会更焦虑。
但事情又不止于此。有时候,人们过于强调乐观,其实是想掩饰对失败的恐惧。失败总会让人焦虑。为了应付这种焦虑,人们在心理上发展出了一些奇特的心理防御策略。一种防御策略是,我们先假设自己会失败,以便当失败如果真的来临时,我们不会让自己那么失望,这种策略叫防御性悲观。另一种防御策略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甚至不愿意想可能的失败。因为失败太过重大,仿佛只有盯着可能的成功,才会让我们好受一些。它看起来也像积极乐观,但这种盲目的乐观下,涌动着的正是对失败的焦虑和恐惧。
也许真正的失败,与强调成功或者失败无关,只是人们有勇气让事情按它的本来面目自然地展开,然后努力看清它。不因自己对成功的渴望美化它,或者因失败的恐惧逃避它。只有当我们不那么害怕失败,我们才愿意更清楚地思考失败的可能性,才能做点什么来避免这种失败。
真正的积极,是能够容纳失败的可能的,毕竟它就是现实的一部分。在失败的可能中,仍坚持和践行自己的梦想,并让它指引着我们行事,不停尝试,永不放弃,这是梦想真正的含义,也是积极乐观的真正含义。(完)
更新时间: 2015-11-10 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