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姜姜
1
据说每个怀抱着非同一般梦想的年轻人,都曾经在追梦的路上被狠狠嘲笑过。
这嘲笑就算没有发出声来,也时常在别人的眼神与嘴角好笑的上扬中显露无遗。
——“痴人说梦。”
他们的心里大多在想这四个字。
某天看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痴人说梦”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处,来自宋代惠洪的《冷斋夜话》:“僧伽,龙朔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之曰:‘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
看到这篇短文,我心里竟突然觉得有些伤感。
原来在作者最初的记录中,这位“痴人”并非是说梦者,而是相信了梦语般荒谬之事的人。
虽然在这个故事里,作者认为这位“痴人”真是极傻,但在我看来,却也带着一种愚诚的可爱。
这样一想,那些在生活中曾被人嘲笑为“痴人说梦”的人,似乎也显得更加可爱起来了。别人认为很复杂而懒得去做的事,他们偏要做得像样给自己看看;别人认为根本是个笑话的大梦,他们却因为觉得很美就想要实现它。
当嘲笑过他们异想天开的人都已经快要忘记这回事的时候,有些幸运而可爱的“痴人”,却已经种下了梦的种子,结出了奇迹的果实。
2
在我的大学同学中,就有这样一个可爱的“痴人”。
大一刚入学不久,班里的新生活动需要男女两名主持人。由于中学时有过主持经历,女生的人选敲定了我,男主持人由我们幽默的班长担任。
开场前,一个白净瘦弱的男生气喘吁吁跑过来:“班长昨晚上吃坏肚子了,叫我替他上场。”
由于新同学之间大多还没多少接触,我一时并未想起眼前男生的名字,不由得有些错愕。
他似乎是看懂了我惊讶的眼神,有些不好意思地自我介绍道:“我是于磊,和班长一个宿舍的。”
走上台后,于磊竟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我暗暗提醒了几次,他依然默不作声。
我悄悄侧头看他——只见他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嘴巴哆哆嗦嗦,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下场后,他垂着手愧疚道:“对不起……我实在是太紧张了……一上台就头晕……”
那时候的于磊,在同学们眼中都是一副白净瘦弱,清秀书生的模样。
熟悉之后,大家都叫他小于。
某次班委闲聊时,女生们一致认为“小于真是一副无公害好随和的样子,看起来脾气好好”!
只有与他一个宿舍的班长笑着说:“小于可不光是脾气好这么简单。他的志向,可比咱们任何人都要大多啦。”
大二时,大部分同学还在忙着凑学分、谈恋爱,有些懂事早的便开始找一些兼职,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而看似平凡的小于,却开始展露班长口中的“大志向”。
大二上半年,他便开始筹划成立网络工作室。
小于家庭条件中等偏下,个人资质也算不上天才,所以刚开始知道他的这个念头时,我们都只当他是一时脑热。
毕竟,对大多刚满十八岁的大学生来说,这个目标多少显得有些遥远。
可对小于来说,“遥远”从来不意味着不可能,只代表你必须多一点点努力。
当其他人还逃课窝在宿舍看泡沫剧的时候,小于开始顶着烈日终日奔波。
进行市场调研,研究企业和个体户的区别,了解工商局的注册程序政策,准备各大重要联系人的联络单……
在大二并不轻松的课业之外,小于竟然凭借着一己之力将这些烦琐的准备工作一一顺利完成。
当他开心地告诉大家已经要开始着手挑选办公场地的时候,我们都多多少少为他做得如此像样感到震惊。
可这其中还是有为数不少的同学,在口中说着“真厉害!继续加油!”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哪有这么容易就能办到,接下来肯定还要吃大苦头”。
确实,后来的小于又吃了很多很多苦头。
工作室注册之前,有一项审批要去“相关部门”盖章,却苦于“相关人员”屡屡没去上班,白跑了许多趟。
某次,他提前打了电话确认,那边回应是正常工作时间均在岗。赶去之后,却只有一位大妈坐在门口,一面打电话一面织毛衣。
小于有礼貌地说明来意,将准备好的表格小心地放在办公桌上。
大妈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直到毛衣织好了一只袖子,电话里也说完了大约十几个人的闲话,大妈才将电话放到一边,威风凛凛地问小于:“你是来干吗的?”
此时的小于已经垂着手在旁边站了一个多小时。
他赶紧再次说明来意,又将办公桌上的表格向前推了推。 (流年伴夏 liunianbanxia.com)
大妈拢了拢头发:“哦,负责敲章子的人今天没来上班啊,你改天再来吧。”
小于有些着急——这已经是他来的不知道第几个“改天”了。他连忙恳求大妈道:“大姐,您能不能帮我盖个章,或者帮忙联系一下他?我真的来过好多趟了。”
大妈一甩袖子:“不归我管为什么要我盖!再说我怎么联系得到他!没看我忙着吗!”
她低头继续织毛衣,再也不打算跟他说一句话。
无奈之下,小于只有再次空手而归。
——如此又不知奔波几回,才终于换来一枚大红的印章。
大三将工作室注册完毕,小于同我们笑着提起这件事:“跑去那第六次还没人的时候,我真想自己去菜市场买个萝卜刻个章算了……但是正式拿到执照之后,欣喜若狂,真觉得当初要我再跑个二十趟都心甘情愿。”
我们挤在他那间在学校附近租用的狭小民房里,由衷地恭喜他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
“大老板,以后就跟你混了。”男生们勾肩搭背地揽着小于的肩膀耍嘴皮。
眉开眼笑的小于老板则说:“其实前面这些,要比起后来的功夫,根本就不值一提。辛苦还在后头呢。”
我们都说他太谦虚,心里却也知道他说得没错。
每天注册起来的小公司、工作室多得数不清,最后能够站住脚的又有多少个?
正如小于说的,真正的辛苦,也许这才开始。
刚刚成立工作室,小于根本接不到几个活,眼看着学校附近还有另一家已经站稳脚的工作室牢牢压在自己身上,他心里的焦虑可想而知。
那段时间,宿舍门口、食堂的柱子上贴满了小于工作室的广告。
他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瞄准学校内部市场,所以他逐个找到学校里所有院系的负责人,不厌其烦地讲解自己工作室承接的业务。
由于毕竟是本校学生,大多数人的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但也有少数反应冷淡,甚至对他这种行为嗤之以鼻。
“我最瞧不起你们这种学生。还没毕业,就想来赚学校的钱。”某系负责老师恶狠狠地将他拒之门外。
就在这样艰难的努力中,小于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将所有需要办的事项一一列出,逐个完成。
很快,工作室有了收入。虽然起初这收入十分微薄,甚至完全无法涵盖租用房屋的钱,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大四那一年,我同闺蜜在食堂见过小于。
我们吃完的时候,他正打好饭端着托盘找座位。
打过招呼后,我与闺蜜走出食堂,不约而同第一句话就是强烈的感叹:“你看到没有?他一个菜都没有打,竟然只要了四两米饭!”
大四毕业时,小于的工作室似乎开始有了一点盈利,但从他终日疲惫的样子便看得出,这自己当老板的辛苦当真并非人人都能承受。
毕业晚会上,小于作为班里的“创业家”被大家请上台讲话。
他带着笑容,谦虚地跟我们分享了创业过程中的得与失。
看后面的节目时,坐在一边的小学妹偷偷跟我咬耳朵:“学姐,刚刚上台讲话那个学长看起来好沧桑,真不敢相信他和你们一样大。”
我有些惊讶——要知道,入学时的小于曾是个白净“无公害”的呆萌小青年。
我不由得向隔了几个位子的小于看去。
由于过度的疲惫,他用手肘撑在椅子扶手上,已经不自觉地打起了瞌睡。
深深的眼袋,暗淡的皮肤,包括那双粗糙的手——
我仿佛突然意识到了这四年来他那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为了心中那个“遥远”的目标,认真的小于一直拼命在努力。
毕业两年后。
临时搭建的讲台上,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正进行一场激情四射的演讲。
“刚开始筹备工作室的时候,班里同学都觉得我疯了。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我们才大二,大伙还忙着沉浸在初恋结束的青春疼痛中。至于我?我大学四年都没迎来自己的初恋,哈哈。这倒是给我节省了不少时间。”
听众席里传来友好的笑声与掌声,几名大胆的女生挥舞着胳膊大喊:“小于学长!求交往!求带走!!”
我在台下同闺蜜对视一眼,二人脸上均是一副“彻底服了”的表情。
台上那位引来小学妹无数尖叫的,就是我们的大学同学——小于。
他的主要事迹,说来倒也并不复杂:一个出身平凡也算不上多么天才的普通男生,在大二开始筹备创办网络工作室,于大三创办成功,自己做老板一直至今。
至于工作室的生意怎么样……从学妹们将他列为“最想嫁的钻石王老五学长”之首来推断,大概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而在我看来,如今他最让我们这帮老同学羡慕的,经济上的富裕倒还是其次。
最幸福的,莫过于在我们都开始面临自己生活、职业上的挫败动摇期时,他早早就已经在正确而坚定的道路上胸有成竹,稳步前进。
台上的小于依旧侃侃而谈,满面春风。
我又想起大一那场新生活动,他在台上紧张得满头大汗,一句话都说不出的窘迫模样。
从十七岁那个在台上发抖的小于,到眼前这个潇洒而自信的青年才俊,一个男生的成功蜕变,究竟要经历多少磨炼?
3
我曾经看过一幅油画,画面的顶端有一朵美到令人惊叹的花。
而画面的右下角,则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蜗牛,顺着长长的藤蔓正在一点一点往上爬。
一起看画展的女孩子说:“蜗牛为什么要去找那朵花呀!它爬得那样慢。等它爬到,应该什么花都凋谢了吧。”
可是,在漫长的未来与无尽头的世界之中,我们有时就是那么渺小——如同一只微不足道的蜗牛。
通往梦想的前路太长,长到似乎穷尽一生都无法完成。
实现自己的机会太小,小到一不小心就失去了生命的方向。
可是,并非因为有了失败的可能,我们就要拒绝努力的机会。
岁月荏苒,光阴如歌,没有梦想的青春总会显得仓皇。
前路漫漫,荆棘重重,只有不息的信念才是最亮的灯火。
我愿意相信,即使路途再遥远,努力的蜗牛也会找到它的那朵花。
祝你好运,有梦的年轻人。
更新时间: 2015-09-02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