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瓷话(新浪微博: 瓷话不说话)
初春伊始,每个人似乎都变得忙碌起来。
上周深夜收到朋友发来的微信时,我正忙于加班,然而朋友的情绪却更显疲累。细聊几句,我们终于还是临时决定见面。
最近北京的夜景要比往日冷清得多,连车流都稀稀落落。
我陪着朋友在街边游荡,听她有一句没一句地诉苦,聊起她在职考研的成绩并不理想,谈及她家里人对其种种的期望与失望,更多的,是她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我过得好累啊。”朋友说,“有一晚,我甚至在睡前想,明天别醒来就好了。”
此刻所有的共情与附和都是徒劳,我能做的,仅仅是默默倾听。
或许在某个瞬间,很多人都有过极度消极的情绪。
每个年纪都有每个年纪的烦恼。
中学时期的我会因糟糕的考试成绩而痛哭,成年北漂的朋友会因渺茫的未来而颓唐,步入中年的母亲会因积压的日常琐事而爆发,就连少不更事的堂妹,也会在受训后离家出走。
当下的烦恼,是在当事人看来,比世界末日更具灾难性的事。这些情绪,旁人尚不能感同身受,只好一人在漫漫长夜里消化。
我在这样的夜晚充当起沉默倾听的角色,直到被朋友问起:“你呢,最近过得怎么样?”
迟疑片刻,我这个倾听者逐渐转为倾诉者。
我开了话匣,向朋友絮絮叨叨起近况,从鸡毛蒜皮的工作内容,到人人自危的经济环境。两个小时前的我恐怕难以预料,原来自己竟也藏了诸多心事。
与朋友道别时,她抱了抱我:“谢谢你,肯听我说这么多,我心情好多了。”
“也谢谢你。”我由衷回。
今夜,处理不完的工作仍被搁置着,电脑旁提神的咖啡还剩下一半,但当我重新坐回桌前,却骤然感到一阵舒缓。
鲁迅先生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因此,无论我们再怎么默契无间,都达不到百分百共情。
可无须事事有人与你感同身受,更无须有人为你分担难处。你确有满心的烦恼,可在你身边也有那些细碎的小美好。
而那些美好更应在深夜里被记起。
记起待女严苛的婶婶寻回堂妹,也曾在家庭群里自责不已;记起当年考砸的自己回到教室,也曾收到来自同桌的安慰小字条;记起精打细算的母亲收到父亲送的礼物,是她怎么都舍不得买的那件大衣。
似乎我们在收到朋友拥抱的同时,也在借彼此的体温,轻轻拥抱自己。
有多少事让你第一百次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就有多少人第一百零一次将你从泥淖中扶起。
气温转暖的春夜,长夜倾诉的朋友,拳拳关切的家人,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蕴含着力量,无不在引着我们一步步走向未来。
我相信未来一定很好,即便现在有诸多不幸。
愿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每一个你都值得。
更新时间: 2020-08-08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