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津
叠映在乐曲中的,是古典的女子,神情专注,面色凝重。十指似玉,四弦如溪。纤指灵动之间,错综弹拨。怀中的琵琶,幻化出无尽夜色中的刀光剑影,弥漫着笼罩四野的战火硝烟。
一曲《十面埋伏》,完美地演绎了一首令人血脉贲张的英雄挽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战云密布,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江水滔滔……此刻,闻者,置身于一场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山河万里,岁月千年。
想象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皆是女子。并且,是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绝色女子。但是,也有例外,明代颇负盛名的汤琵琶,就是男人,一个很有故事的男人。同时代的散文大家王猷定,曾写有《汤琵琶传》一文,记述了这位天才琵琶演奏家传奇的一生。
汤琵琶本名汤应曾,邳州人,因善弹琵琶,被世人称为“汤琵琶”。其家贫,从小与老母为伴,自家茅屋前,有石楠树。汤琵琶生就喜欢音律,闻歌辄哭。母问:“儿何悲?”他说:“儿无所悲也,心自凄动耳。”其时,周藩王爱琵琶,有女乐数十人,但无一技艺精湛者,周藩王深以为憾。后来,汤应曾学琵琶,不足一年即成。周藩王闻之,便召其入殿,赐碧镂牙嵌琵琶与宫中锦衣。汤应曾一曲《胡笳十八拍》演奏下来,果然音色绝美,哀楚动人,周藩王大为赞赏。于是,年赐米百斛,以养其母。
由此,汤应曾声名远播。
其后,汤应曾被征西王将军招募至军中,随其远至嘉峪、张掖、酒泉等地,每逢军中阅兵、狩猎、出征,必弹壮士曲,铿锵激昂,催人奋进。由是,士气大振。
偶一日,汤应曾路过榆关,大雪漫天,忽闻觱篥之声,因之思念老母,痛哭失声。于是辞军返乡。
途中宿酒楼,夜不成寐,起而弹奏,琵琶声幽,婉转凄恻,仿若觱篥,听者无不动容。隔壁一女子被打动,次晨前来与汤琵琶说:“小女子守寡多年,只与婆婆相依为命,如今婆婆已去世,愿与你为妻。”汤琵琶说:“能侍奉老母否?”女子允。于是带至家中。
后来,汤应曾又应襄王之请,至楚地。一日,泛舟洞庭,忽风浪滔天,小船摇摇欲坠,船上之人皆惊恐万状,唯汤琵琶端坐船中,一曲《洞庭秋思》之后,风浪渐息。船至岸边,一须眉皆白的老猿,跳入船中,哀号不已,忽抱起汤应曾的琵琶,跃入湖中。
汤琵琶回到家中,老母尚在,妻子已亡。母亲说:“你妻去世之夕,有猿于户外啼号,开门,又不见踪影。她说,我苦等郎君不归,只闻猿啼,为何?我将不久人世,只是久不闻郎君琵琶之声,他若回来,请他在石楠树下,为我再弹奏一曲吧。”
汤应曾哀伤不已。晚上,置酒水于妻子墓前,怀中的琵琶,只为妻子而弹。凄冷的夜空之下,月明星稀,万籁俱寂,唯琵琶声声,传至旷野,曲调凄婉,绵延不绝。自此,汤琵琶沉迷酒色,癫狂放纵,与老母颠沛流离,了此残生。
《汤琵琶传》中记载,汤应曾“所弹古调百十余曲,大而风雨雷霆,与夫愁人思妇,百虫之号,一草一木之吟,靡不于其声中传之,而尤得意于《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声、驽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也”。
被汤琵琶演绎得仿如战争大片的《楚汉》,即《十面埋伏》的前身。《楚汉》后来演变为两首乐曲,一首是《霸王卸甲》,另一首就是《十面埋伏》。这两首乐曲同《楚汉》一样,皆以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中垓下之战为题材,以西楚霸王项羽为主角,但角度又有所不同。《霸王卸甲》重点是生死别情,乐曲沉雄悲切,凄楚婉转。《十面埋伏》的重点,则是战争叙事,乐曲高亢激越、气势恢宏壮阔,其大气沉雄,几无出其右者。
令人奋而生悲,心情激荡的《十面埋伏》,虽以项羽自刎乌江而终,但英雄末路,儿女情长,其悲剧的力量,也正在于此。千百年来,楚汉之争,多有解读,虽有成王败寇的功利性思维,更有勿以成败论英雄的理想情怀。甚至还有人认为,华夏若有一个战神,项羽无疑是第一人选。
古人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之所以成为千古无二的英雄,或为天成。
古之异人,生即与众不同,项羽亦然。其少时,学书不成,学剑亦不成,叔父项梁为此发怒。项羽则说:“学书记住名姓足矣,学剑只敌一人,不足学,若学,就学万人敌。”可知项羽的胸中,非与一人为敌,而是可敌万人。
其时,大秦始皇帝浩浩荡荡地游会稽,渡浙江,项羽与叔父项梁前来围观。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项梁慌忙掩住其口,告诫说:“这种话千万不可乱说,会被诛灭九族的。”但是项梁却从内心觉得这孩子非同凡响。成年后,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无不忌惮于他。这也正是项羽能率八千江东子弟,西征大秦的天赋资本。
巨鹿之战,使项羽一战成名,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项羽怒杀了避而不战、不恤士卒、独享其乐的将领宋义,迫使楚怀王封他为上将军,其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引兵渡河后,又自沉其船,砸锅烧房,只携三日之粮,以必死之心,与秦军大战于巨鹿,仅此一战而灭秦军主力。大秦帝国,由此土崩瓦解。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写道:“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令诸侯将领只敢跪行,而不敢仰视的项羽,年仅二十五岁。
明代散文家茅坤称:“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民国学者蔡东藩说:“项羽之救巨鹿,为秦史上第一大战,秦楚兴亡之关键,实本于此……羽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与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战皆胜,虏王离,杀苏角,焚涉间,卒使能征善战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
项羽之勇,还不仅于此。
汉四年楚汉两军在广武相持数月,胜负未决。在营前,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刘邦笑道:“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刘邦绝无项羽之勇武,更不敢与项羽单独较量。
于是,项羽令壮士出营挑战,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楚军挑战的壮士,皆被楼烦所射杀。项羽大怒,便披甲持戟,亲自出营。楼烦正欲射箭,项羽瞪大眼睛,怒吼一声,楼烦被吓得目不敢视,箭不能发,躲入营垒,不敢复出。
项羽如此勇武,又何以至败?试想,或许,皆因项羽无谋取天下之心吧,灭秦之后,他念念不忘的是东归故里,终被觊觎天下者所败;又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言,成败自有天定,其命也,运也。最后,西楚霸王一败涂地,无颜见江东父老,兄弟皆无,绝不一人苟活,其必死无二。
当年在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之后,便率兵西进,屠咸阳,杀秦王,烧秦宫……雄才大略的秦皇嬴政横扫六国所建立的大秦王朝,在项羽面前,顷刻间灰飞烟灭。
项羽带着大秦皇宫里的财宝与美女,欲引兵东归。有人劝他:“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看着已成废墟的大秦王宫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他要的只是衣锦还乡。劝者私语:“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后,怒而将其扔进锅里煮了。
大秦帝国分崩离析之后,项羽并没有一统天下自己做皇帝,他更崇尚秦以前的诸侯分封。于是,便封了十八个诸侯王,他自立为西楚霸王,辖九郡,定都彭城。
但战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依旧是兼并与掠夺不断,杀戮与战火不止……
汉四年,楚汉终于握手言和,相约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为汉,东为楚。于是,项羽归还了刘邦的父母妻子,再一次引兵东归。
然而,在项羽身后,刘邦并没有按照约定偃旗息鼓。
刘邦撤兵西归之际,也有人劝他:“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刘邦与项羽不同,并没有将劝他的人扔进锅里煮了,而是在项羽的背后,率大军再次举起了寒光闪闪的刀剑。
汉五年,即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年,汉军追赶项羽至阳夏之南,暗中与淮阴侯韩信及建成侯彭越约定,共同击楚。汉军到达固陵,而韩信、彭越却按兵未动,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只好逃进营垒,掘深堑自守。刘邦再次派人对韩信、彭越承诺:“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
刘邦以分割领地为条件,诱使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等地,剑指楚军侧背;彭越则率军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再西进,与刘邦大军共同逼楚军后退;另一路汉军刘贾,率军与九江王英布合兵十万,从西南攻楚,克寿春,屠城父。同时,更有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叛楚,屠六县,与英布、刘贾会合,再北上合击项羽。刘邦得关中兵丁补充后,便率本部二十万大军,出固陵东进。汉军集聚五路人马,以六十万之众,从四面对楚军形成合围之势。
韩信引兵三十万为前军,逼近楚军,项羽以十万兵力,与韩信大战,韩军不敌,向后退却。韩信令左右两翼包抄项羽,项羽被逼后撤,韩信趁势反击,项羽大败,只得退进壁垒坚守。刘邦乘胜将项羽重重围困于垓下。
至此,便到了楚汉之争的最后一幕:《十面埋伏》。
相信当年汤应曾以怀中的琵琶,演奏《楚汉》的时候,他的眼前,一定会有这场战争的每一个细节。
在西楚霸王的四周,当年楚军跟随他奋力厮杀的呐喊之声,已经变成了哀凄无限的思乡楚歌。自知回天无力,西楚霸王悲上心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至此,最让项羽无法释怀的,唯有伴随在他身边的美人与同他驰骋战场的胯下骏马。
端起酒杯,西楚霸王泪流满面……
项羽率八百壮士连夜杀出重围,汉军以五千兵马紧追不放,渡过淮河后,项羽身边仅剩百余人,又遇农夫错指路,陷入大泽。最后只剩二十八人,而汉军追兵数千之众。项羽对身边的将士慨叹道:“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或许成败确有天定,项羽曾多次将刘邦杀得山穷水尽,狼狈不堪,但刘邦终得脱逃。彭城之战便是一例。
汉元年,诸侯罢兵戏下,各就封国。之后不到一年,刘邦便集聚五十六万大军攻楚,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汉二年四月,汉军攻入彭城,尽得项羽珍宝美人。项羽率三万精兵,晨击汉军而东,中午便至彭城,大破汉军,汉军大乱,自相践踏,被斩杀者十余万。汉军败走,项羽追至谷水、泗水,又斩杀十余万。汉军败至灵壁东,士卒十余万人,拥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汉军多被楚军所杀,刘邦被团团围住。恰在此时,忽然天起大风,自西北而至,飞沙扬石,树断屋毁,瞬间天昏地暗,楚军为之大乱,刘邦借机逃走,只剩数十人。彭城一战,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其父母妻子被楚军所俘。所以,才有之后项羽欲煮其父,刘邦称分一杯羹的段子。
然而,斗转星移,此一时,彼一时也。此时,已是项羽全军覆没。
项羽对身边的将士言罢,转身纵马杀入敌阵,果然三胜而杀敌无数。此举非为求生,只为证明天亡我,非己不善战也。
至乌江边,项羽可以乘船而东,乌江亭长已为他备好了唯一的一艘小船,但项羽拒绝了。他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羽宁死而无愧。于是,将伴随自己五载的坐骑,赠与亭长,回身徒步再战,杀敌数百,身负重伤,鲜血满身,仍站立不倒。此战,或许,项羽只是为战而战。
西楚霸王为战而生,为战而死。最后,他将这柄杀人无数的宝剑,横在了自己的项下……
项羽亡,年三十岁。世故与油腻,满身皆无。
争得项羽尸首者五人,皆封侯。
更新时间: 2019-10-25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