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天行
“听德语,觉得这一课有趣。上网查查,找到了原文,也找到了一个中译本。觉得中译本不好,就动手改了改。发给大家看看。”
——前几天一位大学同学在同学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
下面就是“这一课”的内容,格林的童话或寓言:寿命。
上帝造了世界,正打算给万物定寿命,驴来了,问道:“主啊,我该活多少年?”“三十年,好吗?”上帝说。“哎呀!主啊,”驴答道,“这可够长的。想想我活得多累呀!从早到晚驮着重担,把一袋袋粮食拖进磨坊,好让人们吃上面包,而他们为了让我打起精神,永远是鞭打脚踢。给我减掉一些吧。”上帝大发慈悲,给驴减了十八年。驴欣慰地走了。
接着狗来了。“你想活多长?”上帝问,“驴觉得三十年太长了,但你会满意吧?”“主啊,”狗回答说,“这是你的意志吗?想想我得跑多少路啊,我的腿坚持不了那么久。一旦我不能叫了,牙也掉了,从一个角落跑到另一个角落,除了呻吟,我还能干什么呢?”上帝觉得狗说得也是,给它减了十二年。
这时猴来了。“你一定愿活三十年吧?”上帝对它说,“你不必像驴和狗那样干活儿,而且你总是很开心。”“哎呀!主呀,”猴答道,“表面看是这样,实际上可不是。就算天上掉米粥,我也没勺子吃。我总得干滑稽事,扮鬼脸,逗人发笑。人们给我个苹果,我大咬一口,结果是酸的。多少时候,欢乐的背后其实是辛酸!我可忍不了三十年。”上帝仁慈,给猴减了十年。
最后来的是人,快乐、健康、活力十足,请上帝定寿命。“你该活三十年,够了吧?”上帝说。“太短了!”人大叫道,“我刚盖好房,在自己的灶台点上火,我种的树刚开花结果,我正想享受生活,却要死了。主啊,让我活长点吧!”“我把驴的十八年加给你。”上帝说。“还不够。”人答道。“狗的十二年也给你。”“还是太短。”“好吧,我把猴的十年也给你,但不能再多了。”人很不甘心地走了。
于是,人活七十年。头三十年是人的日子,过得很快。这时,他健康、开心,乐于工作,享受生活。此后十八年是驴的日子。重担一个接一个压在肩上。他辛苦耕作,养活他人,忠心效力,唯一的回报是鞭打脚踢。然后是十二年狗的日子。他蜷伏在墙角,嘟嘟囔囔,牙也掉了。这段时间过后,是十年猴的日子。这时的人,头脑糊涂,行动傻气,成了孩子们的笑料。
前一段有点沉寂的论坛热闹了:
“太好了。收藏。感觉自己还在过驴的日子。按理应该过狗的日子的。”
“我还没有退休,孩子还没有成亲,老人还健在。但是我的牙已经掉了几颗,有时也会犯糊涂。所以我现在是驴、狗和猴的日子夹在一起过。为了配合这种境况,我决定晚上睡觉前,啤酒、红酒和酸奶混在一起喝。”
不难看出,两位学兄在按年龄对应自己的角色。压力大了,是要失眠的。
“按理说,我现在过的是猴的日子,感觉上却是人的日子,而该是人的前三十年的日子大部分倒有点像是猴的日子——被人嫌弃、歧视、讥笑的日子,当然,中间的驴日子在感觉上是相符的。”这位学兄因家庭出身问题在青少年时受到歧视,“文革”结束,获得解放,顺利考入大学,参加工作,如今已光荣退休,过着丰富而悠闲的生活,故有如此感慨。
每个看到寓言的人都可能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仿佛对着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容颜。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感觉上会有些差别,五六十岁以上的人,难免有一点悲凉的感觉,当然也不乏相反的。
寓言揭示了人好生恶死的特性,自然生长或衰老、无奈的侧面。平铺开来,不拘于年龄,我们的精神、心态可能属于某种类型的,像人?像狗?像猴……
我们国家正在加速追赶发达国家,好像是急行军,不可否认,相当多的人压力巨大,升学、购房、看病、养老、雾霾、水危机……加在一起,好像足以把人压垮。太多的压力和一些人为制造的无谓攀比、竞争,使很多人远离了梦想,像被蒙上双眼埋头拉磨的驴、轰鸣着转动不已的机器。社会弥漫的压力甚至已传导到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身上,他们背着沉重的背包,机械地背诵记忆。听说,十几岁的孩子,放学一进家门扔下书包,大声喊着“累呀,我累”……看到或想到过早失去童年应有快乐的儿童,让人喟叹!
驴的日子也好,狗的日子也罢,时代不同了,我们可以设计新的人生轨迹,有更高境界的追求。人到老年,仍有学习新事物的热情,该是表现之一吧?注意看看,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前辈和朋友,他们是生活的开拓者,我们也要跟上他们的脚步!
面对不太长也不太短的人生,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压力或挑战,面对每个人无法逃避的结局——身体衰老和死亡,我们也毋须太悲观,首先要把我们的每一天过好,使其有价值而快乐,奋力在生活的道路上去追求,逐渐改善身边的环境。过什么样的生活,主要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和创造。“只要有爱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更新时间: 2014-09-07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