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被问到这么个问题:你喜欢的学生什么样?
这问题,几年前我就在课堂上回答过,三条标准,排名绝对分先后:懂礼貌、讲卫生、爱学习。三条都做到,我很喜欢;只做到前两条,我也喜欢;只做到第三条,我不喜欢。
学生们起初疑心听错了,讲卫生咋能比爱学习还重要?我说,你们会慢慢明白的。
教师休息室里,曾有老师跟我聊起一个女学生,说她爱读书、求上进,下课总找老师问问题,只有一点小缺点,不修边幅,有点邋遢。我说这缺点太大了。他问为什么?我说,她首先是女孩子,其次才是女学生。女孩子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干净,可以穿衣简朴,但一定要整洁;可以不爱读书,但一定要爱生活。
好在,我任教的大学,不修边幅的书呆子是很少很少的。
有一年文艺学新生入校,师生聚会,老师照例人人讲话。我提了三点建议: 一、没谈恋爱的,争取谈一次恋爱。花样年华,不谈恋爱太可惜。二、读十几部有趣的长篇小说、看几十部好看的电影。文学、艺术就是让人分享的,不是苦活路。三、至少去千里之外作一次旅行,不要闷读书。出远门,也是读书,读大书,而且旅途的体验属于你本人,不会跟别人雷同的。祝你们路上有邂逅,有惊喜。
过了一年,又是与新生聚会,轮到我说话,我说,人分思考型和感受型,是什么型,就做什么事。但无论是思考型还是感受型,都应该成为行动型。想做的事,最好想到了就去做,比如旅行、比如打工、比如跑步、比如恋爱……
看过一张台湾影碟,《练习曲》,很喜欢,一个口齿不清的年轻人,背了一把弦有问题的吉他,骑自行车环岛行,走到天黑人饿,才找到一所僻静小学校投宿。小学老师问他:“走得干吗这么急?”他结结巴巴回答:“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这句话,成了影片的广告语,也成了朴素的格言,我把它转送给你们。
我的声音,在校园属于非主流。是否有影响,我不晓得。有一晚散步,遇见三个女学生,个个时尚大方,聊起今后做什么,都是胸有成竹的。
一个精通星座,今后要做心理学家。我说,中国不缺心理学家,但缺好的心理学家,这是很值得鼓励的。一个喜欢写作,假期要去打工,挣了钱去旅行。我说,这很像个作家的样子嘛,很好。还有一个今后要自主创业,已在网上试开了家小小饰品店,周末她穿越整个城区,到荷花池市场去进货,颇有一点敢走江湖的侠气。我乐了,回家就把这家网店的地址贴在了博客上,以示支持。
校园里手拿iPhone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乔布斯爱生活、爱自由、爱创造的理念,是否也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呢?
更新时间: 2013-07-21 12:07